心灵绿洲
心理知识

自恰而不尴尬

发布时间:2020-11-0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现在网上流行一个词“尴尬”。比如,看到某一个节目,有人会说“尴尬癌犯了”;遇到某一件事情,会吐槽“尴尬到我用脚趾头抠出了两室一厅”“尴尬到我围着新校区体育馆跑了五十圈”。这些夸张的表达,或许并不见得人有多么的尴尬,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会有对尴尬的不同程度的理解,故尴尬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那么,尴尬的普遍意义、本意是什么呢?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尴尬是这样阐述的:

尴尬,亦作“尲尬”,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尲尬、行不正也。”通常是说人遇到的某种情景,让人觉得窘迫,意味着自身或见到他人,在某种场合下,被逼迫到窘境,发生了无法预料的情况,而体现出的不知所措,造成问题逃避,发怒以及沉默等行为。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指处境困难,窘迫,不知所措,不好处理。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时候,尴尬起源于外界的压迫。但在心理学中,对尴尬心理反应的基本共识是,人觉得尴尬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言行违背了别人眼中的标准而担心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由于饮食,导致我在电梯中放出了如雷般贯耳的屁。此时,我便会因害怕他人发笑、感到不适而面红耳赤,心生尴尬。让我们换个场景,当独自一人或是在家人面前,我便可以随心所欲地使肠道通畅,愉悦的投入到学习或是工作中。而在他人面前,我会立即感到尴尬,心中不断停留着他人觉得我粗鄙而不知礼貌的想法。

又如,在学校或是其他场合,与熟人碰面,对方却没有注意到你,你在犹豫着是否要与对方打招呼,经过一番思考后,你还是作了罢,道:“好尴尬啊。”心中停留着对方为何未注意到自己的疑惑。

由此得出,尴尬很多时候源于我们的自尊心。当我们觉得自己的言行违背了他人眼中的标准时,我们的自尊心便在这一刻使尴尬迅速占领心头的高地。而这些,又与网络上流行的尴尬有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看到浮夸做作、生硬无神的表演或是其他行为时,我们便会觉得尴尬。在网络上发表评论,如“尴尬癌犯了”“尴尬到用脚趾头建成了魔仙堡”。不是自己的言行,为何我们又会觉得尴尬呢?粗看,这些与我们的关系不大,但道理却相同,只需要增添一个元素——角色带入。

观察他人的表现时,我们会思考这类表现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怎样的,由于自我的言行背离了他人的标准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从而转换到当自己成为这类表现者时,也会给他人带来不适感,于是心生尴尬。

尴尬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自信心的脆弱。尴尬并不可怕,而自信心的脆弱,需要我们积极地进行心理建设。从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开始,从一件件小事的成功中获得自信,不断地修筑自我的信心堡垒,不断让坚固的武器击退每一份窘迫;永不停止探索的脚步,积极地充实自我;在待人接物中,调整好适度的距离,做到自恰而不尴尬,守护好自尊的堡垒。也许在这些时刻,因为担心自我的言行背离了他人的标准,从而给自己带来的尴尬会瞬间消失。正如轻风吹拂,使得如旧棉絮般阴沉的浓雾散尽!


                                                               




Baidu
sogou